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107)|奇“簕”融融突击队:躬身探访恩平,聆听助农回声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7-18 [来源]: [浏览次数]:

实践概况

为响应“双百行动”号召,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5年7月14日-17日,我校奇“簕”融融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怀着满腔热忱深入江门恩平市米仓村开展实地调研,团队聚焦岭南珍品“白簕”,以科技赋能特色产业,通过扎实调研、科普推广与产学研融合实践,为提升当地农产品价值、 振兴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

实践内容

科技赋能田间 调研筑基产业

7月14日,在当地簕菜产业领军人物李雪壮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展开细致的调研。如今种植基地通过科技赋能,建起GAP标准化管理模式,配备水肥一体化滴灌装置,显著提升了白簕品质,充分展现科技对农业的变革力量。

队员田间聆听李雪壮讲解

队员检查滴灌装置运行

人工判断白簕是否缺肥仍是确保其茁壮生长的关键。队员们详细记录了种植技术、生长周期等信息,为后续深入研究簕菜产业奠定基础。

田间记录簕菜生长数据

2

访农聆心声 技术增农收

7月15日,突击队通过走访农户,直观了解恩平白簕种植情况。合作社在奇“簕”融融团队的协助下,引入GAP标准化管理模式和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不仅提质增产、助农增收,还大幅降低劳动强度

队长与农户深入交流

突击队通过与恩平当地深度合作,研发的白簕根茎多糖提取技术让原本废弃的根茎变废为宝,开发出系列产品,为农户开辟新增收渠道,有力推动簕菜产业升级

队员操作可调式滴灌装置

3

深度调研簕茶厂 文创智钥启新篇

7月16日,突击队前往雪荘茶厂进行实地观摩。队员们参与白簕的筛选、包装等工序,深入了解簕菜茶生产工艺。如今茶厂实现生产线自动化,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为拓展市场奠定基础。

负责人李雪壮讲解茶厂制茶工艺

同时,突击队融合恩平特色文化与簕菜IP元素,为雪荘茶厂设计开发钥匙扣、帆布包等文创产品,提升品牌文化价值。

团队原创茶小簕IP形象

簕菜主题文创产品:帆布袋与钥匙扣

突击队表示,团队将深入挖掘簕菜作为传统药材的潜在功能,结合现代生活方式为产品赋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

校企携手共创 产学研焕新程

7月17日,突击队专访雪荘茶厂负责人李雪壮、李劲新。交流获悉,簕菜种植历史悠久,获国家与地方政策支持,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前产业在宣传技术方面仍面临挑战,亟待突破。

采访茶厂负责人(左图为李雪壮,右图为李劲新)

我校聘请雪荘茶厂负责人李雪壮、李劲新担任创新创业校外导师,通过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为恩平簕菜产业注入新活力。

潘育方教授颁发聘书(左图为李雪壮,右图为李劲新)

5

小结

奇"簕"融融突击队的恩平之行,既是深入调研,更是科技赋能与品牌创新的生动实践。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和产学研协作,团队深入把握簕菜产业现状,以文创设计、技术优化和校企合作注入新活力。未来,团队将持续挖掘白簕价值,推动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使命,为乡村振兴贡献广药大的智慧与青春力量

实践团队合照



实践心得


指导老师——潘育方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感触颇深,同学们身上那份饱满的热情与持之以恒的努力,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作为高校团队,我们手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有着活跃的创新思维,这正是我们的底气所在——理应在产品研发的突破、 宣传推广的创新等关键处发力,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动能。我真心期盼同学们能把课本上的理论与脚下的土地紧密相连,用钻研的智慧和实干的汗水,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添上属于自己的精彩一笔。

突击队队长——马晓玲

这次带队实践于我而言是一段无比珍贵的成长历程。从统筹团队事务、与各方顺畅沟通到高效协调物资,每一个环节都让我的组织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调研途中,队员们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劲头让我由衷感到欣慰。在恩平采访簕菜种植农户时,我静静聆听他们讲述与我们团队合作后的变化:科学的种植指导让施肥、灌溉环节节省了大量人工,簕菜的价值也随之大幅提升,而他们的生活幸福度也因此增添了不少。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团队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未来,我会继续带领团队,密切关注乡村产业发展的脉动,为乡村振兴事业挥洒更多热忱与力量。

突击队队员——徐姝祺

作为项目负责人,这两年见证了恩平的一年四季,从白簕的幼芽到郁郁葱葱,项目也在恩平大地中生根发芽。这次我们将新技术——水肥一体化滴灌装置带到了种植基地,能够让农户省力,企业放心。这几日与壮叔和新哥交流中少了去年的陌生,更多的是对于项目的肯定,新哥打破团队固化思路并细致讲述了白簕产业的发展。让我更加坚信在校企联合的支持下,项目能够不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奇“簕”融融的力量!



团队介绍


目团队于雪莊茶厂合照

项目名称:奇“簕”融融——创新中药研发与江门恩平乡村应用

所属学院:药学院、临床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团队队员:马晓玲、徐姝祺、陈烁、谢斯玥、陈雅麒、杜欣妮、吴莹莹、陈颖智、阮楚茵、韩璐、江安然、 郭昭怡、黄凯磊、何沁怡、詹沛泽、余智朗

指导老师潘育方



粤ICP备05008853号 版权所有:共青团广东药科大学委员会
地址:广州市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版本:COPYRIGHT 2019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