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创文化”入乡
非遗中药绽新花
我校药学院“药”创文化突击队深入怀集乡村中小学,以“非遗技艺+中医药文化”为核心,开展剪纸、压花、微景观制作、中药手串及香牌等实践活动,激活特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药”创文化展品风采
01
巧手裁非遗 剪纸传薪火
当剪纸艺术碰撞中草药文化,创意火花迸发!
突击队深入怀集蓝钟镇,为中小学生开设特色剪纸课堂。红纸翻飞间,灵芝、菊花跃然指尖;怀集文昌塔等地标融入纹样,非遗技艺与家乡风貌交相辉映。
课堂高潮处,剪纸化作立体灯笼,一盏盏灯笼散发出温暖柔和的光晕,象征着传统剪纸技艺在创新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队员讲授剪纸技巧

学生制作剪纸灯笼

学生展示剪纸作品
02
滴胶锁本草 压花留非遗
“菊花是降火战士,谁能告诉我它最擅长打败哪种‘火’?”“口腔溃疡!”“喉咙痛!”课堂抢答声此起彼伏。并为作品贴上童趣标签——“菊花:降火战士”、“肉桂:止痛卫士”。中草药从功用符号跃升为情感载体,非遗技艺浸润童心。

队员讲解压花技艺


学生制作压花作品

草药压花作品
03
药渣新生 微景藏山河
突击队在行前实验发现:药渣基质可让微景观植物叶片色泽更加鲜亮,长势喜人,探索出中药药渣再利用新方向。遂以“探索文化草药宝藏”为主题开展活动,开辟资源再利用新径。指导学生完成铺层、种植到装饰全流程,打造出蕴含地域文化的药渣微景作品。

队员讲解制作步骤

小组合作其乐融融

队员耐心指导学生
04药香缀腕间 香牌续文脉
学生研磨道地药材(沉香/檀香/藿香),经称重、调蜜、压模制成香牌,首次把课本中的"君臣佐使"配伍理论化为实践。作为"可移动乡土名片"的香牌兼具驱蚊祛湿与承载乡愁之功。突击队更设计植物IP"早早"(酸枣仁)、"茵茵"(金银花)化身文化使者,带领孩子们开启奇妙的中医药探索之旅,延伸开发出特色中药手串。

队员讲解制作过程




香牌、中药手串作品
“文创‘怀集记忆’将上线推广,并于旅游集散中心展销;联合电商协会开发‘药香怀集’平台,助非遗产品走向远方。”指导老师钟倩介绍。
当药香融非遗,当乡土邂逅青春,一幅“文化赋能、产业增效”的振兴画卷正于怀集徐徐展开。
团队感想
“药”创文化队长佘晓纯:
作为突击队队长,此次“三下乡”让我收获颇丰。从前期策划对接,到实地调研、开展活动,皆离不开团队协作。教学时孩子们的求知眼神让我深感责任,走访农户时老乡的淳朴坚韧令我触动。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让我体会到团队协作的意义。实践让我们将知识付诸行动,在服务中成长。未来,我会带着这份责任感继续锻炼自我,诠释青年担当。
“药”创文化队员方霖:
作为突击队一员,此次“三下乡”让我收获成长与感动。从初到乡村的新奇到融入生活的熟稔,每一刻都值得珍藏。课堂上教孩子们中草药知识和剪纸,他们的笑容温暖我心。团队中,队长统筹、队员互助让我学会协作与包容,共克困难、同享喜悦。这段经历让我明白青年要知行合一,未来我会带着收获继续服务社会。
团队介绍

实践队员合影
队伍名称:“药”创文化突击队
所属学院:药学院
团队成员:刘盈君、佘晓纯、雷诗韵、方霖、杨翊可、陈敏婷、许淑薇、叶雯倩、周芯悦、陈慧琳、张欢曦 、刘佳雨、黄宏钰、黄家琪、关晶莹、苏碧森
指导老师:张彦、班俊峰、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