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述
我校桂馥南乡突击队奔赴云浮市罗定市榃滨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团队以“特色产业调研与专利推广”和“中医药文化弘扬”双轮驱动,深入乡村沃土,书写青春担当,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活力。
产业振兴篇探寻肉桂产业新路径
01深入企业调研,把脉产业发展
突击队先后走访罗定源发桂皮加工厂、罗定市肉桂初加工产业园及罗定市兴伟香料厂,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与劳动实践,全面调研产业现状。在罗定源发桂皮加工厂,团队与企业共研产品开发方向,重点探讨化妆品级加工技术与市场前景,并推广我校自研肉桂护手霜。企业负责人对产品创新表示肯定,同时指出当前市场小众、技术成本高等瓶颈,对推广提出建设性意见。为破产业困局,团队拟定护手霜推广策略——前往经济发达城市,与技术先进、生产体系成熟的乳膏企业合作,依托其技术生产体系提升品质产能,通过市场反哺形成产业联动,激活乡村经济,推动产业发展。

与罗定源发桂皮加工厂负责人座谈
走进肉桂初加工产业园,团队了解桂皮出口标准化流程:每25公斤压缩为特定长方体贴合运输,白斑桂皮依品质分级;于种植园获悉桂树生长特性与气候关联,积累研发基础数据。

肉桂初加工产业园负责人讲解桂皮标准化流程
02科技赋能产业,推动校企合作
于兴伟香料厂,团队系统学习肉桂油蒸馏技术,见证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融合,了解到桂叶仅可高温单次蒸馏且提取量随季波动。结合调研数据研讨护手霜推广路径,队长严佩君指出:香料厂完整产业链具借鉴价值,团队将数据化优化市场定位与技术,以科研推动产业升级,奠基校企合作。为产品推广拓新思路,未来将实践探索成熟路径。

兴伟香料厂负责人讲解肉桂油蒸馏技术
03心系乡村民生,传递科技温暖
团队深入村落,走访村民调研发展现状,采集乡村一手资料;同步赠送肉桂护手霜并讲解保湿抗氧化功效,使村民体验科技赋能传统产业之新可能。村民坦言过往忽视手部保养,今后将会重视。此行不仅赠送实用物资,更播产业希望:当乡土原料变身产品核心,盛产肉桂之地正孕育新机。

村民试用“山河桂”护手霜
文化传承篇播撒中医药文化种子
01创新课堂形式,激发学习热情
联合罗定青少年宫,突击队开设为期7天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以"理论+考核+实践"三维模式惠及多校学子:于"粤八味"课堂,以动画语言趣解化橘红、广陈皮等岭南药材;创新"本草银行存折"互动,引导学子积攒"本草币"兑知识成就,学习成效可视化。

为青少年宫学子发放“本草存折”
02实践体验教学,感受文化魅力
实践环节中,孩子们在队员的指导下制作叶脉贴画、中药材滴胶、香囊与茶包,并学习中医问诊和耳穴贴使用。通过亲手触摸药材、闻嗅药香及动手制作,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医药的魅力。孩子们的热忱参与也深深激励着突击队员用心组织好每一堂手工课。

青少年宫儿童制作中药香囊
03弘扬本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
桂馥南乡突击队联合罗定市青少年宫开展活动,通过“罗定肉桂”文化宣讲(图片和故事、“山河桂”护手霜试用)及中医药文化传承活动(问答互动、制作叶脉贴画和香囊),显著提升了青少年对家乡特产、中医药知识的掌握(问答正确率80%)及文化认同感、自豪感。专家团队的指导保障了课程科学性,活动获家长和学校高度认可,为后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奠定了基础。

突击队成员讲述肉桂故事
展望未来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成果
此次实践取得了可观成效:企业调研为肉桂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村民调研为乡村振兴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青少年宫课程则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培育了新生力量。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价值,在服务基层中收获了成长。
心得
桂馥南乡突击队成员从此次“三下乡”活动中,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企业调研让大家学到专业知识,锻炼了沟通协调等能力;村民的质朴与向往坚定了大家服务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决心;青少年宫教学中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团队也认识到,推动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需创新思路方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可行策略。
展望
未来,桂馥南乡突击队将持续深化与榃滨镇的合作:一方面加强校企协作,推动专利技术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面向更多青少年开展科普活动。团队将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绚丽绽放。
团队介绍

突击队成员与青少年宫儿童合照
项目名称:桂馥南乡——新视域下:创新肉桂产品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所属学院: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院
团队成员:严佩君、余锦颖、黄瑞、李妍、李帆、李嘉慧、谭倩玲、林依绵、杜文婷、陈佳睿、闵欣语、周明亮、钟永康
指导老师:任孟月、刘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