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113) | 七彩微光:怀集支教暖童心,青春双向共成长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7-21 [来源]: [浏览次数]:


在“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中,我校“七彩微光”突击队以青春之姿交出了特殊答卷:跨越城乡距离,扎根怀集县孔洞小学,将知识火种与教育温度融入乡村振兴实践,践行青年责任。

01专业赋能课堂,点亮多元梦想

结合专业特色与乡村教育需求,突击队设计“七彩课程”:安全科普课护航健康成长;科学实验课点燃探索热情;心理健康课守护心灵阳光;趣味文体课激发活力,培养兴趣。每一堂课,都是专业优势与教育使命的融合。

undefined

食品安全科普课

undefined

扭扭棒手工课

undefined

趣味英语教学

02深入乡村基层,架起童心桥梁

突击队队员不仅专注于“教”,更用心倾注爱心。他们走访困难学生家庭,细致了解需求,同步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他们为留守儿童精心录制“成长寄语”视频,用话语传递温暖…… 从课堂到生活,从知识传授到情感陪伴,微光的温度悄然温暖每个角落。

undefined

家访照片

03双向奔赴的青春,见证振兴希望

在有限的支教时间里,孩子们在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实验中激发了探索的好奇心,点燃了创造的火花;他们用彩泥捏出奇思,用纸张折出梦想,以画笔描绘童真,让学习的乐趣与成长的快乐在指尖传递、笑声中交织。队员们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最懂我们的老师”。实践中,突击队员们也深刻领悟了“百千万工程”的深层意义——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

undefined

树叶拓印作品展示

undefined

扭扭棒作品展示

undefined

粘土作业展示

04明信片传情谊,双向奔赴温暖

离别时,队员们为每个孩子送上写满鼓励与约定的明信片: “希望你像海绵宝宝和派大星一样,永远无忧无虑!”“以后也要像现在一样活泼开朗哦!”“你一定可以实现当上老师的梦想的!”

孔洞小学的孩子们也将写好的明信片郑重递到队员手中:“哥哥姐姐你们辛苦了!”“亲爱的哥哥姐姐们,谢谢你们在这里陪伴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度过了这些美好的时光!”稚嫩的笔迹和童真的涂鸦,承载着对“七彩微光”突击队队员的不舍与期待。

这一张张明信片在山乡与校园间传递,成为“百千万工程”中教育帮扶最鲜活的情感纽带。

undefined

孩子们做的手绘卡片

undefined

孩子们写的明信片

“百千万工程”的蓝图里,每一寸土地都值得被青春点亮;每一次实践都是责任的淬炼。从孔洞小学的课堂到乡村振兴的田野,“七彩微光”突击队用行动诠释:青年当有为,微光亦可成炬。未来,他们将继续以专业为笔、以热情为墨,在“百千万工程”的画卷中书写更多教育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实践体会

队长刘怡佳:

作为七彩微光突击队队长,这个夏天,带着团队来到孔洞小学支教,真的是一段特别难忘的经历。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但孩子们的笑容特别治愈——他们围着我们叽叽喳喳问问题,抢着展示歪歪扭扭的折纸和小黏土作品,眼睛亮得像星星。

我们不仅带去了手工课、安全知识,更从他们身上学会了纯粹的热情。有个小女孩悄悄靠着我耳边问:“老师,你们以后还来吗?”那一刻,鼻子一酸。或许我们给的有限,但看到他们认真记消防知识、大声背防溺水口诀的样子,就觉得一切都值得。离别时孩子们追着车跑,我们偷偷抹眼泪——这片大山里的天真烂漫,真的会让人想再来千千万万次。

队员朱紫云:

拍了这么多照片后我只有一个想法,再高清,纪实的镜头都记录不了孩子们最存粹的本色。山里的孩子,有顽强的韧性,有无限的活力。他们可以是田间奔跑,肆意呐喊的少年。也可以是课堂活跃,抢答积极的学子。清亮的嗓子唤着声声老师,澄澈的大眼传达点点敬意。那位安静腼腆的女孩能绘出漂亮的图画,捏出精致的物塑;那位调皮的男孩用扭棒转出生动的蝴蝶,课堂知识快速消化吸收。他们是宝藏,有着无限可能。不知怎的走漏离别的消息,有人不锲追问能否别离开。但我希望的是他们努力走出去,并非等别人走进来。

队员蓝青菁:

孔洞村的宁静与纯朴深深吸引了我。孩子们清澈的眼眸中,充满了对我们到来的友善与欢喜。我深知,我们的到来,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之火。我和队员们都尽力竭力地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孩子们。也通过游戏、故事和互动等方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而,支教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孩子们也会调皮捣蛋,让我们头疼不已。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我和队员们一起尽心竭力,支教过程中也会看到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这一刻我感觉我们支教的初心和目的也完美达到了。

团队介绍

undefined

团队名称:七彩微光突击队

所属学院:食品科学学院

团队成员:刘怡佳、余文雪、何莹莹、叶佩汶、高敏、蓝青菁、陈英华、朱紫云、郭昭怡、杨依婷、罗锦怡、李孝武、廖泽斌、刘斯全、张焕

指导老师:李银霞



粤ICP备05008853号 版权所有:共青团广东药科大学委员会
地址:广州市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版本:COPYRIGHT 2019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