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韵合兴怀突击队深入肇庆市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聚焦文化传承、产业帮扶、教育支持与灾后重建四大领域,以青春智慧服务壮瑶乡振兴,展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01『探寻非遗根脉,感悟健康初心』
团队探访了百年“壮瑶红”酒坊,沉浸式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传承人细致讲解了传统酿造工艺,并深情表示:“我们希望,每一位品尝‘壮瑶红’的人都能收获健康,身体越来越好——这才是我们酿酒的初衷。”这份的质朴愿望,与我校的医药健康专业特色高度契合,引发了队员们的强烈共鸣和专业思考。

黑豆酒非遗传承人讲解酿酒过程

02『助力产业振兴,青春“直播”赋能』
为助推动当地特色农产品“出山”,团队深入田间与加工一线调研。在现代冬蜜加工厂和山茶油车间,队员们亲眼见证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的鲜活案例。调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行动,队员们联合村支书化身“带货主播”,热情推介鹰嘴桃、冬蜜、单丛茶等特色农产品,生动讲述其生态故事和独特风味。直播吸引众多网友关注,点赞量累计破万,显著提升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拓宽销路。

观察蜜蜂产蜜


助农直播
03『播撒文化种子,传递山海情谊』
团队开设“乡土文化小课堂”,通过趣味问答、互动游戏等,向当地儿童生动介绍壮瑶服饰、节日习俗,在幼小心灵播下热爱家乡的种子。
实践期间,团队还精心准备了60余份原创文创礼品,赠送给当地居民和热心网友。毛巾上的壮瑶纹样、春牛钥匙扣、风雨桥直尺……每件作品都融入了下帅乡的文化元素,承载着团队的创意与谢意,更成为传播壮瑶乡文化魅力的生动载体。

参观讲解

互动游戏




赠送文创产品
04『心系灾后重建,青春温暖同行』
了解到下帅乡部分区域受怀集洪水影响,队员们心系受灾乡亲。他们深入村户走访,关切询问生活困难与重建进展,积极参与救灾物资的搬运和分发,用行动助力乡亲重建家园,传递温暖与希望。

黄翰村受灾实况

协助受灾物资搬运
此次下帅乡之行,是我校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韵合兴怀突击队在探寻文化根脉、助力产业发展、关爱乡村儿童、传递温暖情谊的过程中,不仅留下了坚实的青春足迹,更深刻体悟了乡村振兴的时代重任。未来,团队将继续发挥专业所长,以饱满的热忱投身乡土建设,让青春在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中绽放绚丽之花。
『成员感想』
队长冯淑媛:
从萌生想法、组建团队到策划立项、协调推进,直至带领团队深入下帅乡,每一步都是自我突破的挑战。面对多重压力,是下帅乡亲们的热情支持和队员们的并肩奋斗,给予了我们前行的力量。直播助农、文化宣讲、灾情调研……每一项任务虽历经曲折,但最终圆满达成。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服务乡村的责任与价值。“韵合兴怀”步履不停,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初心,为乡村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队员董宇飞:
非常荣幸能参与此次怀集下帅乡的实践活动,实现了自己“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助力乡村振兴的心愿。更幸运的是,此行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通过前往壮瑶红酒坊、山油茶生产基地的调研,我深刻理解了品质及传承的重要性;在一次次田间地头的走访中,我了解到农民受灾后生活的种种不易;通过实践活动,也让我从镜头前的腼腆自卑到逐渐开朗自信。在文字记录与后勤服务的岗位上,我深切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衷心感谢“韵合兴怀”大家庭:感谢事必躬亲、包容负责的冯队长;感谢并肩作战的每一位伙伴;更要感谢默默指导的老师、鼎力相助的乡领导以及当地热情乡亲们!是大家的双向奔赴,共同书写了我们广药大青年这段无悔而热血的青春华章!
队员张玫琳:
这是一次难忘的实践之旅。酒厂传承人坚守岁月的匠心、山茶油基地老板的创业赤诚、伙伴们的可爱笑脸、村民们的质朴热情……遇到的每一位真诚的人,都让我倍感温暖与幸运。久违的团体社交充满温馨,下帅乡的独特风貌令人耳目一新。这一切都让我无比期待下一次的相聚、下一次的并肩忙碌、下一次为乡亲们服务的时刻。这段经历弥足珍贵,我相信我们为下帅乡所做的点滴努力,终将在时光的沉淀中熠熠生辉,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奔赴下一场山海、服务更广大天地的温暖力量。
『团队介绍』

队伍合照
队伍名称:韵合兴怀突击队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
团队成员:冯淑媛、董宇飞、郭思滢、郭世盈、胡言言、李忻宜、林绍润、商佳怡、苏畅、杨敏慧、张玫琳、张亚鹏
指导老师:赵怡佳、张居永、粟莉